去年五月開始蕁麻疹,期間有上板爬文及詢問,現在已經好多了。 剛好有板友寫信問我相關經驗,想起發作時的痛苦, 覺得應該來分享一下給有同樣困擾的人做參考。 以下是我當初蕁麻疹治不好時去看皮膚科、風濕免疫科、中醫、 以及查醫學期刊和網路資料所彙整的資訊。 1.蕁麻疹的由來 蕁麻疹跟免疫系統有關,免疫系統緊張時就會釋放組織胺,造成皮膚紅腫搔癢, 蕁麻疹就是免疫系統過度敏感,動不動就緊張起來,我們就開始紅腫發癢, 讓免疫系統太敏感的因素有內外在兩大類,外在如環境的溫度、毒物、過敏源, 內在如內分泌、情緒、壓力、身體虛弱等。 一般急性蕁麻疹是外物引起,常見像不乾淨的海鮮, 但發作超過六週就算慢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很多是找不到原因的。 2.蕁麻疹的檢查 外在:過敏源檢查,健保有給付的只能篩檢約40種,可能的過敏源遠遠多過於這40種, 所以沒有什麼鑑別力,但要篩檢更詳細的過敏源需自費,大約幾千塊(忘)。 況且也不一定能篩檢出全部或真正的過敏源。 內在:自體免疫血清檢查,有些蕁麻疹是自己身體裡的內分泌物質導致過敏, 就抽血看看自己是不是對自己體內的東西(如黃體素、xx桿菌等)過敏。 如果檢驗出來真的是自體免疫的問題,可以去做自體血液注射, http://n.yam.com/cht_health/healthy/200911/20091104394717.html 就我的了解目前台北只有雙和醫院有在做。 最後也大有可能兩種檢查都做了還是找不到原因,像我就是... 醫師通常會建議病人紀錄每次發作前吃了什麼、在什麼溫度、溼度的環境下, 甚至有什麼情緒,看能不能歸納出容易發作的情境。 3.蕁麻疹的治療 西醫:以壓抑免疫系統的叛亂為主,就好像電腦中毒時強迫關機、重灌, 藥物主要是抗組織胺跟類固醇, 發作的很嚴重時避免吃蛋白質(海鮮、蛋、肉、牛奶)、發酵物(麵包) 跟刺激物(茶、咖啡) 第一代抗組織胺易嗜睡但比較速效,適合睡前吃,因為蕁麻疹很多都半夜發作, 現在都開第二代抗組織胺,"比較"不會嗜睡而且多是長效。 (但我還是覺得嗜睡...西醫卻一直說不可能) 類固醇是打壓免疫系統本人的藥物, 也就是既然你太敏感我就把你打昏讓你不要那麼激動的機制, 所以副作用是降低免疫力,害我變的很容易感冒, 而且減藥時容易出現反彈的狀況,也就是減少劑量時會復發。 所以我個人認為若非受不了,盡量不要吃類固醇,但西醫滿習慣開的, 因為他們是以控制症狀的觀點出發,比較難顧全整體的身體狀況。 中醫:以跟免疫系統協商為主(視個人體質調整),所以沒有特定藥物, 就好像電腦中毒時先掃毒、砍木馬、整理軟體、磁碟重組等, 要避免吃筍類、菇類、無鱗片的海鮮、鴨、鵝、芋頭、有毛的水果, 上述食物中醫稱之為發物(容易引起發作體質的食物)。 不是永遠不能吃,但體質比較敏感時不要吃,等體質改善且穩定後還是可以吃。 共同點:不論中西醫都很注重睡眠,應該是因為睡不好或不夠會讓免疫系統更緊張。 現代免疫醫學的觀點也很重視情緒,焦慮、緊張會讓免疫功能失常。 4.個人經驗 我一開始發作時去看中醫(因為小時候發作過是看中醫治好的) 中醫開了藥讓我回去連癢兩晚,從軀幹癢到四肢癢到手指腳趾, 然後就達到涅盤般的寧靜... 根據該中醫說法,如果蕁麻疹發在軀幹就表示正要開始high, 如果往四肢、指間散去就表示快結束了。 但如果不分區域到處發作,就表示它已經亂了套沒有王法了。 很不幸的在我好了約一兩週後,因為進行除蟲碰到樟腦油(據說很毒), 當晚又大發作,再回去看中醫,結果這次中藥讓我發到腫成豬頭, 於是被迫接受西藥治療(西醫說:吃中藥沒用的!)。 老實說我沒有按照西醫開的處方,因為我很怕藥太重,也比較相信過敏跟體質有關, 所以我還是一面在看中醫,不過換了一個治療策略非常溫和的中醫, 剛好這個中醫也有西醫執照,會給我西藥的建議。 我都有遵照醫囑10點就上床睡覺,只吃青菜豆腐跟飯,幾乎每天運動流汗, 也為了照顧自己的情緒去做心理諮商(有種蕁麻疹是憋在心裡的眼淚的感覺), 但還是反反覆覆,有時會不小心吃到不該吃的東西, 例如喝了關東煮的湯就開始癢,才想到甜不辣是魚漿做的, 也一直想為什麼還是癢還在癢還是會癢到底要我怎麼樣... 入冬後一方面好像終於習慣常常抓抓,一方面中醫說冬天節氣的關係比較不會發作, 漸漸我不那麼在乎蕁麻疹了,開始忘了它的存在後,它好像就慢慢疏遠我了, 然後我開始把西藥減下來,每減半顆類固醇就有心理準備會癢幾天(反彈), 但還好沒有之前發作那麼誇張難以忍受, 漸漸的終於到現在每天只要吃半顆抗組織胺,可能最近會試試完全停掉西藥。 現在回想起來,我做的一切都還是很有幫助的, 尤其是運動,我只要當天有運動流汗,當晚發作的程度就比較輕微, 只是這些改變需要時間累積它的效果, 其實打這篇文時我已經一、兩個月沒什麼發作, 偶爾皮膚會紅但不會浮腫,有時會癢但不紅也不腫,中醫認為這都是改善。 結論: 蕁麻疹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多重因素導致, 與其想找出原因,不如努力讓自己變成健康的體質, 西藥可以讓我們比較舒服,中藥不能馬上改善但比較長遠。 祝大家都能找回涅盤般的寧靜...
- Sep 24 Fri 2021 19:22
[心得]歷經九個月的蕁麻疹醫治經驗分享-看板allergy-批踢踢實…
- Sep 23 Thu 2021 07:23
[台東美食]CP值超高,視覺與味覺雙享受的福井日本料理
- Sep 22 Wed 2021 00:23
狗的髖關節發育不良主要症狀、病因和治療@浪子小情…
- Sep 20 Mon 2021 05:08
《台股盤後》震盪收紅台股收漲33.49點
- Sep 19 Sun 2021 04:02
參與「饑餓遊戲」錄製黃敏惠力推嘉義美食與觀光
- Sep 18 Sat 2021 13:33
台中慈濟提供7處疫苗施打站 民眾讚服務品質優
- Sep 17 Fri 2021 10:45
讓愛無限延續 新竹大遠百中秋送愛 一份愛心兩份感動
【News586/記者黃誌寬報導】中秋節月圓人團圓,佳節前夕新竹大遠百再次發起中秋愛心禮盒認購,邀請民眾及專櫃同仁共同參與,攜手累積愛的力量,為期三週的募集時間共累積50份愛心禮盒。
此次特別選購公益中秋禮盒,如:唐氏症基金會、愛盲基金會、微笑天使焙烘坊等,並於佳節前夕將這份心意送至新竹市天主教仁愛基金會,希望可以將一份愛心化為兩份感動,讓愛無限延續。
- Sep 16 Thu 2021 06:36
201807金山-風車露營車-兩組上下床+客廳+雙人床
- Sep 14 Tue 2021 12:21
扶助弱勢不間斷 回收防疫不停歇
為協助資收個體戶穩定生計,並同時為環保盡一份心力,環保署於108年推動「資收關懷計畫」,今(110)年5月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透過前述計畫,提供資收個體戶工作機會及優惠的回收單價(如:廢紙容器補助回收單價每公斤18元),以彌補資收物回收價跌及就業市場工作機會萎縮等情形。
- Sep 13 Mon 2021 09:55
一樣月光照亮不同家鄉風情 移民署邀品花共賞
全臺新住民人數現在將近有57萬人,是臺灣社會家庭重要的成員,為促使臺灣文化因新住民的加入碰撞出更燦爛的火花,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花蓮縣服務站與新住民據點博愛全人發展協會於110年9月11日下午2至4時在該協會共同辦理多元文化宣導課程,讓新住民認識不同的中秋習俗文化。